我校在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四届重庆市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喜获佳绩

2024年05月31日 12:41  点击:[]

近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了第四届重庆市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经在渝高校广泛动员、限额申报、专家评审、网络公示,共评选出优秀论文226篇,其中一等奖45篇,二等奖75篇,三等奖106篇。我校推荐论文共8篇获奖,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3篇。

获奖总数位列重庆市民办院校首位!  

论文简介:

一等奖

基于三角模型的高校大学生学习模式转变效果评价

姚转花、张晓媛、杨瑞丽、周启刚

摘要:教育部提出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考生回归学生,转变学习模式。本研究以重庆某民办高校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大一到大三学生数据,用他主学习、自主学习和同伴学习构建学习模式转变评价体系,采用三角模型对翻转课堂学习模式转变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模型能够直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模式转变效果;同一年级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模式不同;翻转课堂使学生从传统课堂的他主学习模式转变为其他学习模式。单一的教学改革对学习模式转变效果还存在不足,后续应探索组合式教学改革设计。本研究丰富了学习模式转变效果评价方法,也对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二等奖

探索教育引导下的创业潜能转化路径:CFEC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影响机制研究

陈海霞

摘要: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创业事件模型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创业潜能的中介下对创业意愿的作用模型,探索教育引导下的创业潜能转化路径。首先通过分层抽样,向CFEC大学1015名学生发放了问卷,其中有效问卷827份。随后从827名问卷调查者中抽取了23名参与半结构访谈。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潜能和创业意愿均为中等水平;创业潜能部分中介了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并且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业潜能对创业意愿的间接影响高于创新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直接影响。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水平中等的原因与学生所感知或经历的创业挑战有关。学生认为创业是困难的,创业潜能是缺失的,创业经验是不足的,宁愿就业或继续深造也不想创业。由此可见,CFEC大学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似乎并没有给学生的创业意愿带来非常积极的效果。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与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兰静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它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实现形式。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对高效地充分地实现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重庆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及德尔菲法剖析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定义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以教学能力为核心,以信息化技术为工具,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以信息伦理为原则的教师综合能力,以信息化教学的意识与态度、教学能力、信息能力、教学与信息融合能力为核心。并结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运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构建包括4个一级评价指标,9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的高等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三制五融四链”校企协同长效共生的产教融合模式探索与实践

姚转花、周启刚、崔中山、李倩

摘要:产教融合是以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一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当前产教融合面临目标定位不清晰、校企双方投入产出关系不协调、产教融合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共生的长效目的,本文基于系统论、学习者为中心理论构建了现代产业学院理事会下的双院长制、多维动态评价机制、共赢共生发展机制三个核心保障机制;通过课师融合、课创融合、课赛融合、课证融合、课产融合五个融合手段实现产教融合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四链衔接。通过案例实证,表明“三制五融四链”产教融合模式能够促进校企协同长效共生,为产教融合模式提供新的参考,为校企长效共生提供实践经验。

“技术赋能、项目驱动、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应用型高校文化创意专业群为例

游宇

摘要:数字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在应用型高校文化创意专业群中,构建一个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提出并实践了一个基于数字技术赋能的“跨学科-项目式”实践教学体系,旨在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实践,促进学生技术技能、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教育模式的局限性,结合文化创意专业的特点,研究设计了一套具体的实践教学策略和流程,引导学生从技术认知到技术掌握,最终达到技术综合应用的能力转变。结果表明,该教学体系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适应未来职业挑战的能力。

 

三等奖

“三基培养”为核心的数智财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财务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基于SQL》为例

韩冬梅、杨振、贺高祥、廉然

摘要: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背景下,企业管理数智化转型对高校财务人才培养提出了“懂业务、懂技术、懂管理”的需求。本文从数智财务工作的“底层逻辑”出发,紧扣新文科建设“交叉融合”着力点,深度融合计算机技术与财务管理,并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三基培养”与数智财务课程教学进行探索性的结合,创新《财务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基于SQL》课程教学模式,扎实学生数智财务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计算分析数据的方法,以提升学生应用数智技术解决财务问题的技能,取得了学生“三基能力的创新成果,实现了数智财务人才培养目标。

新工科和大思政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以“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学模块为例

马重阳、李辉、康建功、马惠香

摘要:为解决传统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普遍存在“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手段落后、课程体系结构僵化、重传授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课程痛点问题。运用文献查阅与实证研究法,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采用“五重构”(重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策略、课程评价、学习方式)的教学创新与实践方法,并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且学生的学习热情、专业自信和家国情怀被极大地激发,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全面,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给予了该课程较高的评价。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高校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内涵要义、时代价值及实践路径

郑旺、崔中山、谢付杰

摘要:教育家精神为教师的成长和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为新时代高校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赋能。教育家精神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二层次分别体现了作为“人师”、“经师”的要求,第三层次体现的是作为“大国之师”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及“自信自强、踔厉奋发”的价值追求。笔者认为,在新时代高校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中,教育家精神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相互嵌入可以实现资源的交叉利用,优化资源配置,符合嵌入理论中的“结构性嵌入”,并通过弘扬、践行、培育、传承教育家精神等四个方面,促进教育家精神与新时代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互相嵌入、融合及高质量发展。

上一条:第四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2024年第一次学位评定会顺利召开 下一条:关于选送我校金融学专业本科生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交换学习的通知

关闭